本文由Illustrated London News Ltd. 提供,使用“《伦敦新闻画报》历史典藏”(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中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历史典藏或教育资源的“去殖民地化”指的是从当代视角重现多元化的內容并重新思考其含义。它涉及到重新思考典藏(Revisiting Collections)——一种重新解读典藏的协作式方法,“捕捉和分享对档案典藏的多种观点”。
“去殖民地化“是媒体、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个讨论热点。
”我们谈论的是谁对谁的殖民?一些国家殖民了另一些国家,一些文化殖民了另一些文化,一些种族和阶级殖民和奴役了另一些种族和阶级,一些语言殖民了另一些语言,一些宗教清除了另一些宗教,一些意识形态消灭了另一些意识形态,一些性别支配和压迫了另一些性别。这样的分类是无穷无尽的,层级是复杂且交叉的,主宰他人的计划无时无刻不在发生。“(Arundhati Roy, 2017, The Guardian: 'Open the doors and let these books in' - what would a truly diverse reading list look like?)
学生们呼吁大学的英国文学教学大纲应当”去殖民地化“后,哈尼夫·库雷西(Hanif Kureishi)、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卡米拉·沙姆希(Kamila Shamsie)等多位作家反思了这场辩论,并选出了一些由黑人和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重要作品。
这句话被引用在伦敦艺术学院向艺术去殖民地化学院的建议征集中。
这场辩论围绕种族、民族和宗教,但也扩展到对受保护特征的讨论上。《2010年平等法案》(Equalities Act 2010)旨在减少不平等并防止歧视:
- 年龄
- 残疾
- 变性
- 婚姻和民事伙伴关系
- 怀孕和生育
- 种族
- 宗教或信仰
- 性别
- 性向
虽然并非所有这些方面都会呈现在典藏中,但它们都被用来尽可能地帮助分辨、选择和分类”《伦敦新闻画报》历史典藏”中多样化的內容。
对历史描述的备注
出版物中使用的一些历史词汇以及原本的描述性元数据可能是过时的,这些词汇及其语境和定义,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从现代身份和受保护特征的角度而言是冒犯性的。我们在此使用这些词汇只是为了呈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相关內容,比如殖民地、殖民主义、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中国、亚洲、日本、非洲人、黑人、印度人土著、部落、部族、加勒比地区、中国人、亚洲人、日本人、异国风情、东方人等。还需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历史文献中的“queer”(古怪的)一词通常指从文化、信仰、生活方式上被认为不同寻常的內容和人物,而不是特指LGBTQ+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