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无论在球场上还是球场外,马拉多纳的一切都在这一年被推上风口浪尖。
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的魅力和天才将在球场上闪耀,包括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之一(也许没有之一)。

他歪曲规则、甚至直接打破规则的名声显露出来。通向世界杯决赛的一场场比赛展现出他的另一面:阴晴不定、暴躁易怒、攻击挑衅。此次世界杯见证了这项运动的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次进球。

正是在这一年,人们对马拉多纳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从负面到正面,然后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永远的分裂成了两派。在这种背景之下,围绕着他、涉及俱乐部和国家队的众多事件让他这一年的成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986年一整年中英国媒体对马拉多纳的报道,人们的看法如何随他的个人和职业活动而发生变化。

1986年1月

这一年开始时,马拉多纳正在因去年严重受伤的膝盖而接受治疗,但他还不是阿根廷队的焦点人物。人们关注的是阿根廷队主教练卡洛斯·比拉尔多(Carlos Bilardo)与前队长阿尔贝托·帕萨雷拉(Alberto Passarella)之间的争执,以及他们是否能在夏季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和解。尽管马拉多纳已经接任了队长,但人们仍在质疑他是否能够胜任:在对阵巴西队时被罚下,“搞砸了球队(在1982年世界杯)的机会”[1],他的脾气意味着信任他带领整支球队是有风险的。如果马拉多纳是魔术师,帕萨雷拉则是让他周围的一切稳定下来、令他能够充分发挥的那个人。
 

因为几个月来他在那不勒斯的状态明显下滑,马拉多纳在一月末解雇了多名随行人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他雇佣了一名新的会计来整理自己的账务,这名会计说这项工作“吓到了他”,因为账目混乱不堪。显然,马拉多纳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自己的事务,集中精力在世界杯比赛开始前改进自己的表现。[2]

1986年3月

世界杯开幕前十一周,马拉多纳是正在与伤病作斗争的球星之一。巴西队的济科(Zico)、法尔考(Falcao)和苏格拉底(Socrates )都已伤愈,希望与西德和匈牙利的友谊赛能够帮他们为这个夏天做好准备。英格兰队则担心布莱恩·罗布森(Bryan Robson)的身体状况,他在过去六个月里遭受了腘绳肌拉伤、小腿肌肉损伤、脚踝扭伤和肩关节脱臼。和罗布森一样,马拉多纳也对世界杯势在必得,罔顾医生的建议。那不勒斯也不愿让马拉多纳休息,让他带伤参赛,想要从七百万美元的转会费中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不稳定的赛场表现使得人们对马拉多纳能力的质疑一直持续到世界杯开幕之前。参考以前的世界杯比赛,卡尔-海茵茨·鲁梅尼格(Karl-Heinz Rummenigge)带伤比赛造成他在决赛中表现欠佳(最终令西德痛失奖杯),阿根廷主教练比拉尔多将“痛苦地发现我们和马拉多纳处在同样的境地”。[4]
 

在三月末,观众的目光聚焦在阿根廷和法国之间的一场友谊赛上,在这场比赛中马拉多纳成为了球场上的明星球员(米歇尔·普拉蒂尼因伤病缺席法国队)。作为队长,他领导阿根廷队的能力将接受评判,与他们可能在世界杯中遇到的对手球队的队长一较高下。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他欺骗了自己,他试图欺骗裁判,他欺骗了我们要求超常发挥的呼声”

比赛后,一些人认为马拉多纳已不再是一名精英球员:“马拉多纳毁得更厉害了,他23岁……就成了百万富翁,但却生活在攻击者的脚下、医生的手术刀下,和他肥胖的经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他的身材发生了变化。矮壮的身体有了一些肥胖,一整年都在逃避能令他的膝盖重新完整的手术。”[5]


这样一个喜怒无常、有时不守规矩、发挥不稳定的年轻人在膝盖损伤、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点亮世界杯的赛场?

1986年4月

四月揭开了意大利联赛大规模腐败的丑闻,当局审查假球和贿赂的过程中,80场比赛接受调查,12人被捕。这一丑闻在窃听黑帮首领的电话时无意间被发现,调查活动找到了三年前的笔记本,详细记录了修改比赛结果的交易。作为联赛最知名的球员,马拉多纳也被提及——但并非是参与者,而是受害者。马拉多纳在与乌迪内斯队的比赛中因被一名球员激怒而被罚下,这名球员是故意多次对阿根廷人犯规,从而刺激他反击。[6]


这次曝光并非出人意料:《经济学人》称“足球腐败和意大利面一样是意大利特色”,主要根源于合法的政府足球彩票(totocalcio)和非法的黑市彩票(totonero),二者都注入了大量的金钱,鼓励了作弊行为。虽然马拉多纳是受害者,但他所在的俱乐部那不勒斯并不干净,参与舞弊使得他们得到了降级的处罚。[7] [8]

1986年5月

"Maradona is confident that Argentina will fare better this time." Times, 22 May 1986到五月初,马拉多纳确认在世界杯中担任阿根廷队队长,阿尔贝托·帕萨雷拉对此不屑一顾。能否胜任的怀疑依然存在,权威人士都好奇他会不会在世界杯比赛过程中“崩溃”。[9]阿根廷队抵达墨西哥城时兆头并不好。因为新闻发布会提供的媒体通行证数量不足,“足球官员和记者之间对骂不断、拳脚相加”。马拉多纳的出现无意间加剧了骚乱,球迷和记者被警察从他身边强行推开。[10]


阿根廷队不是唯一存在问题的球队。尽管抵达时的高调和挥之不去的能力问题,马拉多纳还不是此次世界杯最大的隐忧。巴西队的莱安德罗(Leandro)决定不参赛,肯尼·达格利什在其余球员飞往墨西哥前退出了苏格兰队,苏联队主教练爱德华·马洛费耶夫(Eduard Malofeyev)在世界杯开幕前两周被解雇,然后是伊拉克队在开幕前一周解雇了主教练。[11]


以他典型的、特立独行的方式,马拉多纳并没能令人信服地解决人们对他脾气的担忧。在一次讨论他在上一届世界杯中表现的采访中,他既令人放心又令人担忧地表示,“我现在更加成熟了,但作为一名球员或一个人,我并没有改变”。他也(有人可能说是预言式地)排除了英格兰队,尽管他的队友豪尔赫·巴尔多诺(Jorge Valdono)对英格兰队赛前的表现印象深刻。[12]

“即便仅靠一条腿,他也有能力决定任何一场比赛的命运。”

后来的英格兰队主教练特里·维纳布尔斯(Terry Venables)是马拉多纳的铁杆球迷,尽管他们之间据称并不友好。维纳布尔斯即将接任巴塞罗那队主教练前,马拉多纳离开了巴塞罗那,媒体猜测马拉多纳并不认为维纳布尔斯能够胜任教练一职。实际上,马拉多纳是因为他的财务状况做出这一决定的,在那不勒斯队薪酬的大幅增长能帮助他更好地支持他的家庭。维纳布尔斯坚信马拉多纳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对他做出了精彩的总结:“他具备所有的品质。技巧、天分、迷惑人的动作、非凡的能力与力量……他的重心很低,很难从他的脚下抢到球。他有着出其不意的一面,而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不错的小伙子”。[14]


在这次世界杯上,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两名杰出的球员:马拉多纳和米歇尔·普拉蒂尼(Michel Platini)。他们分别是阿根廷队和法国队的队长,都被认为是各自国家有史以来最好的球员,两人都是攻击性中场球员,都是任意球高手,都在意大利足球俱乐部踢球——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和不同。他们之间的竞争将决定哪种比赛风格是最佳的,他们选择的意大利城市能够最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一丝不苟、整洁、平和的都灵城拥有菲亚特工厂的技术效率。这里的氛围似乎专为普拉蒂尼准备,他是现代足球的战术大师,以一名业务经理般的技术熟练度踢球,他传球精准,跑动和运球利落且有效,没有炫耀或惊险。

马拉多纳是情绪化的艺术家,他的比赛充满了梵高画作中色彩鲜艳、强劲有力的节奏。难怪他被热情、混乱、阳光灿烂的那不勒斯城深深吸引……普拉蒂尼是最优秀的团队合作者,而马拉多纳更多的是一位个人天才,他的比赛充满了闪耀着纯粹创造力的爆发瞬间。”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拉多纳会抢尽风头,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如果必须要比较的话,可能普拉蒂尼的表现更抢眼。事实上普拉蒂尼的队伍赢了”。贝利并不喜欢阿根廷队,他说,“与我而言,普拉蒂尼是最优秀的”;英格兰队主教练博比罗布森(Bobby Robson)则站在马拉多纳一边。[15]


在世界杯开幕前夕,前阿根廷传奇球员奥斯瓦尔多·阿迪列斯(Ossie Ardiles)相信马拉多纳将领导阿根廷队走向伟大,在一次《每日邮报》的采访中大胆预言:“如果他展示出他新培养出的成熟以及令他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球员的技巧,那么我相信阿根廷队将和巴西队、英格兰队和意大利队一同走进半决赛”。[16]

世界杯开局对阿根廷队很有利。在第一场比赛中,马拉多纳助攻了全部三个进球,阿根廷队以3-1战胜韩国队。[17]比赛顺利进行,马拉多纳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他的膝盖看来也并没有阻碍他的发挥。他对韩国队尊重有礼,后者与他发生了多次身体冲撞,采用了之前曾激怒马拉多纳的战术:“我们惊讶地看到韩国队踢得如此拼命。我们以前只知道他们行动迅速。他们有很高的拼搏精神。这场比赛很不容易”。[18]


在小组赛阶段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对手是上届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对马拉多纳在此次世界杯上的所有质疑都很快平息:意大利队拿他没有办法,他扳平比分的进球是他将技术发挥至极致的时刻。在另一场体力的对抗中,他再次保持冷静,以身作则。[19]看起来他已变得更成熟但保留了魔力的说法是真的。在最后一场小组赛中,马拉多纳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技术,尽管比赛本身波澜不惊,他还是在以2-0战胜保加利亚的两次进球中做出了主要的贡献。[20]


虽然马拉多纳在赛场上保持了冷静,但人们对球迷的担忧日益增长。英格兰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与阿根廷队遭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关福克兰群岛持续不断的争议让当局认为这场比赛会被当做政治动机暴力行为的平台,墨西哥警察已准备好在必要时出动。[21]


几天后这一预期变成了现实。英格兰队赢得了他们的第二轮比赛,而阿根廷队也打败乌拉圭队得以晋级。“马拉多纳主导的一场比赛”最终以1-0获胜,比赛中“乌拉圭队似乎被马拉多纳施了催眠魔法”。马拉多纳再次证明,让他担任队长的决定并非冒险,他的主教练比拉尔多在赛后评论道:“马拉多纳是一个出色的榜样。他展现出如何踢一场真正的团队比赛”。[22]


马拉多纳在赛场上的影响力是英格兰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想要阻止他)不会轻松。其他球队已经尝试了一切手段……无一奏效”,这是英格兰队主教练博比·罗布森在赛前的评价。如果他不能想出方法在球场上取得优势,那么他至少能够尝试在心理上获取优势,试图利用阿根廷队对他们明星球员的明显依赖:“我们就这样吧,没有马拉多纳,阿根廷队根本没机会赢得世界杯。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23] [24]马拉多纳集中精力于这场比赛,尽管严肃地说英格兰队将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他仍相信阿根廷队会取得胜利,完美地履行了队长的职责。[25]

Jackson, John. "Tanks out for World Cup Clash." Daily Mirror, 20 June 1986《每日镜报》以其典型的夸张方式,渲染了这场比赛的政治色彩,将它比喻为一场战争。虽然新闻标题的目是耸人听闻,但对政治动机暴力行为的担忧则是合理的,墨西哥当局严正以待。“坦克、装甲车、士兵和防暴警察”出现在体育馆外,球场外还有一圈手持警棍、盾牌和催泪弹的防暴警察,头顶盘旋着直升机。主要的担心是“阿根廷足球流氓(被认为是在上周的一场比赛中燃烧英国国旗的罪魁祸首)和偷偷溜进墨西哥的一些英国民族阵线支持者之间可能发生冲突”。[26]


大部分的球员和教练都避免发表可能引发暴力活动的言论,尽最大可能让比赛远离政治和民族主义。但阿根廷队的门将内里·蓬皮多(Nery Pumpido)企图将政治当作阿根廷获胜的动机,马拉多纳再一次显示出他的成熟和尊严,纠正了一些观点:“这仅是一场足球比赛,我们不打算通过进球来解决任何问题”,卡洛斯·比拉尔多和博比·罗布森在采访中也同意这一说法。[27] [28]这一观点与英国小报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被其他报纸批评为煽动民族情感并质疑马拉多纳声明的真实性。[29]尽管如此,即便立场更中庸的大报也禁不住将这场比赛与福克兰群岛冲突相比较。[30]

 

 

Bishop, Patrick, and Simon Freeman. "The Grudge Match." Sunday Times, 22 June 1986

 

对暴力行为的担心被证实了,整场比赛过程中人群中小规模冲突不断,警察的干预非常必要:

 

“阿根廷人……撕毁英国国旗,用木棒袭击英国球迷。武装防暴警察快速行动,用警棍分隔开打架的球迷。一面英国国旗……被撕烂。当安保人员介入时,另一面英国国旗正要被点燃。大部分的麻烦都来自于臭名昭著的阿根廷足球流氓。”

 

英国球迷的表现也没有好到哪里:

 

“最糟糕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下半场,英国球迷嘲笑阿根廷球迷……一些英国人大喊‘民族阵线万岁’,并行纳粹礼……当阿根廷球员走过通道时,英国球迷向他们投掷塑料杯。”

 

警察不得不在比赛后封锁街道,投入所有警力阻止在体育馆里和体育馆周围发生的多起斗殴。还好它没有发展成骚乱或大规模暴动,但双方的球迷离开赛场时脸色都不太好看。[31尽管一些报纸从政治上推波助澜且火上浇油,讽刺的是,同样的报纸在赛后批评了英格兰球迷的行为。[32]


尽管如此,这场比赛并非因为恶劣气氛留下的坏印象而被人们铭记——至少不是因为群体暴力留下的坏印象而被人们铭记。这场比赛有两次令人难忘的阿根廷队进球,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原因却不尽相同。


当然,两次进球都是马拉多纳完成的。

第二个进球,被博比·罗布森称为“奇迹”,是被载入世界杯史册的最伟大进球,甚至可能是整个现代足球史上的最伟大进球。奥西·阿迪列斯(Ossie Ardiles)这样描述了这个进球和马拉多纳:“难以置信。他就是这样令人难以置信。他的进球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出色的进球——还是在世界杯总决赛上,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33] “闪电般跑过50多码的距离,连过三名英格兰防守队员,最终门将令每个英格兰人的世界杯之梦破碎”,这并非是要评价这个进球,而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34]


但我们快进了一会儿。这是阿根廷队的第二个进球,因其出色的表现而著名。然而,第一个进球则是因其争议性而著名。


小报通常都直言不讳,抱怨马拉多纳是“用手将球打进球门”,[35]称其是“作弊”。这个进球是“竞技史上最不公平的一次”,“一次公然的作弊”。英格兰队主教练博比·罗布森公开提出,他认为“马拉多纳用手进球”,而马拉多纳自己则形容这个进球“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36] 数百万观众在电视现场直播中清晰地看到了那是一个手球,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引发很多尖刻的批评(除了在英国)。
 

Harris, Harry. "Diego the Con Man." Daily Mirror, 24 June 1986这个进球后来被称为“上帝之手”,公众批评分成了两派,一边认为马拉多纳作弊,另一边则认为是主裁判阿里·本·纳赛尔(Ali Bennaceur)的失职。马拉多纳的队友巴尔达诺(Jorge Valdano)公开说马拉多纳对这个进球感觉很糟糕,但纳赛尔很坚定的为自己辩护:“我是在场上的那个人——主裁判是必须下定决心并坚持自己的决定的那个人”,但很多人反对说,这个决定本应有所不同。[37] [38] 一些人在指责马拉多纳秉性的时候,另一些人则视其为职业赛场上道德的沦丧,说明了胜利比公平地取得胜利更加重要。[39]


对马拉多纳的看法更加两极分化:对英国人而言,他是个骗子;对阿根廷人而言,他是英雄——至少在小报中是如此说的。大报则更加谨慎,并没有(太过)偏离主流的方向:马拉多纳如果能够在剩下的两场比赛中发挥正常,那么他必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足球球员之一。如果他能够保持冷静,并且阿根廷队能够围绕他保持至此一直使用的战术方法,那么阿根廷队必然会成为世界杯夺冠热门球队。[40] 毕竟,马拉多纳和他的才华会被人们误以为是“另一个星球上另一种足球运动的动画广告”。[41] [42]


在对阵比利时队的半决赛中,马拉多纳将“成为自贝利以后拉丁美洲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踢入了以2-0获胜的所有两个进球,他“完美的表现”令比利时队看起来“准备不足”。[43]一个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孩子,家里穷得买不起一个足球,因为没有电视可供消遣而踢足球,成为了因拥有非凡天赋而在阿根廷联赛和国际球队踢球的最年轻球员,证明了自己配得上很多人对他的高度评价。[44] 在比赛结束时,全场起立为他鼓掌,他踢得如此出色,以至于到比赛结束时比利时队不得不通过犯规来尝试压制他。[45]

“迭戈·阿曼多·马拉多纳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如果阿根廷队赢得了世界杯,而马拉多纳对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很多人认为他将取代贝利的地位,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在很多人看来,他已经取代了约翰·克鲁伊夫( Johann Cruyff)、阿尔弗雷德·迪·斯蒂法诺( Alfredo de Stefano)等人。在赛前将他与米歇尔·普拉蒂尼做的比较也变得没有意义,他现在显然已成为更出色的球员。这个焕然一新的、成熟的、冷静的、专注的马拉多纳已不是上届世界杯中的那个暴躁任性、令全队痛失奖杯的马拉多纳。马拉多纳:

 

”……不再试图以一己之力赢得比赛,也不再让自己被粗暴的行为激怒。他为其他人创造机会,他像一名优秀的队长应当做的那样鼓励他的队友,他避开麻烦。“ [46]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西德队是否能掌控他?[47]

 

Glanville, Brian. "The urchin expects his coronation." Sunday Times, 29 June 1986两年前,西德队在一场友谊赛中以3-1击败了阿根廷队,洛塔尔·马特乌斯(Lothar Matthaeus)成功阻止了马拉多纳对这场比赛的影响力。这两人将在决赛中再次相遇。西德队组织良好,知道如何压制马拉多纳,[48] 但一些人认为这还远不够。马拉多纳在这次世界杯上的表现如此出色,他将能够找到一种方法突破德国人的围攻。[49]
 

马拉多纳是否配得上世界杯奖杯则是另一个问题。他的才华无疑是配得上的,但他的方法呢?英国媒体仍不满于”上帝之手“的进球,勉强提出他将会赢得世界杯,但他并非应当赢得世界杯。作为孩子和其他运动员的榜样,他有着双面性,一名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足球运动员,同时也代表着金钱和名气的作用越来越大。[50]
 

最后,是否有人认为他配得上冠军已不再重要,阿根廷队以3-2击败了西德队,马拉多纳参与了所有三个进球。尽管德国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影响力,但他仍捍卫了自己的地位:”史上最智慧、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马拉多纳本人称这场比赛为他”最伟大的胜利“。[51] [52] [53] [54]

1986年7月

马拉多纳没有休息多久,在举起世界杯奖杯几个星期后就在7月参加了一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慈善比赛。[55] [56] [57] 世界杯后,对马拉多纳的称赞逐渐变成了对世界杯和国际足联(FIFA)的批评。人们质疑为什么要选择一家香烟公司作为大赛的主赞助商,以及为什么要使用这些钱将参赛队伍扩大到24支球队,是否意味着FIFA对足球没什么兴趣,而更关注从这项运动中获利。[58] 在FIFA因坚持否认”上帝之手“不公正而遭受批评之时,马拉多纳也没能置身事外。[59]

1986年9月至12月

”上帝之手“的争议并没有淡去,九月又重新成为了新闻话题。马拉多纳不得不重申他并非有意用了手,但他也表示他的手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59] 这次争辩很快被另外一个故事夺去了人们的眼球,两名女子称马拉多纳是她们孩子的父亲[60] [61] [62],而马拉多纳予以否认。[63]
 

十月,马拉多纳因私生子的传言而离开UNICEF赛场后又一次登上新闻头条。[64] [65] 这条新闻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马拉多纳罚点球不中而令那不勒斯队失去联盟(UEFA)杯资格后,报道称马拉多纳威胁离开那不勒斯队,要求高层”给(他)一支能够赢得冠军的队伍,否则我将离开”,[67] 同时也指责私生子丑闻是他在那不勒斯名誉受损的原因之一。
 

猜测持续到了十一月,据称多个俱乐部都有意买下他。拜仁慕尼黑是其中之一,在他表示有意去英国踢球后,几家英格兰俱乐部也伸出了橄榄枝。他曾在前一年代表托特姆热刺队参加过一场公益比赛,过程非常愉快,因此他称英超联赛是“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联赛”。[68] 到了十二月中旬,猜测更是甚嚣尘上,马拉多纳(仍常常被叫做在世界杯上把球“打进球门”的那个球员)宣布他在去英国前想要在皇家马德里队待两年,而托特姆热刺队则是媒体猜测他最有可能的目的地——尽管没有哪家英格兰俱乐部看起来能付得起他的薪酬。[69]

尽管1986年对于马拉多纳来说相对平静地结束了,但他留下的遗产无疑是复杂的。我们可以很轻松找出所有以他为中心的新闻报道,他的错误选择、他的毫无节制、他的健康问题,以及他人生和职业生涯后期的各种麻烦。和许多那个时代的足球运动员一样,名利场让他付出了代价。
 

英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小报仍然关注名人和丑闻更甚于足球运动本身。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整个国家对一支球队或一名球员的看法,而他们也还在不遗余力地这样做。大报仍然更为谨慎,但也无法拒绝丑闻的诱惑,毕竟这会让他们赢得更多的点击量和报纸销量。
 

1986年的种种很好概括了马拉多纳。这是在政治、个人闹剧和不断变化的大众观点面前上演的一出卓绝且善变的大戏。“上帝之手”至今仍被英格兰球迷哀叹。尽管马拉多纳取得了很多其他成就,一些人仍视这个进球为马拉多纳职业生涯上的污点。
 

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次臭名昭著的对阵英格兰队的四分之一决赛更能定义马拉多纳的双面性。紧随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进球之一而来的是历史上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的进球之一,都在一场被球迷当成是民族冲突借口的比赛中上演,由一位常常背负着国家象征的球员完成。
 

带着伤痛的膝盖、两级分化的口碑,在成百上千万人的期望之下,他克服了可能会压垮很多球员的困境。25岁、曾经的不稳定份子冷静、专业地带领他的国家走向世界杯领奖台,表现出人们始料未及的成熟。他的表现光芒四射,遮蔽了所有其他个人和政治问题,很少有体育界的人士能达到如此成就。
 

1986年是马拉多纳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一年。在(2020年)他死讯传来的第二天,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委员会简单但精彩地总结说:“谢谢迭戈”。

相关档案库